红黄蓝之沧谷云涯
红黄蓝系列是一次翻山越岭的出走,是冲突、矛盾的一种妥协,或者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时残存的最后一丝凶性。从小到大接受的一直是西式的美学教育,从素描到石膏到油画,但我知道我骨子里很清楚,自己画不好这些。因为内在奔流的念头和姿势都是东方式的高远,灵与肉始终无法苟合,包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无非是一种支离破碎之余的苟合。
红黄蓝是三原色,是西式美学基于物性原理的一种源头范式。与中国墨白有无相生的人性范式相去甚远。油画颜料的调和过程,是三生万物的生化过程,也是实质有序的物理塑造。水墨于宣纸上交融盈兴又是另一种人生气象,墨与水气的变化都在于塑造气韵,气是流动的,见于墨与白之间。这与无声处听惊雷是一个情趣原理。
一幅画的虚与实,总是最动人的地方。如何教会AI画虚与留白着实令我费了不少心思。当然最终它画出来的依然是油画的质地,这点我并不苛求,AI在无法领会留白的情况下,至少慢慢知道如何务虚了。当然这必须用有形的物质概念来与油画的物性原理做结合,所以雾气和云气、水、天空必然是都要试一遍的。
继续沿着ZB留给世界的脚印前行,有了DD这根拐杖神器不再是泥泞里蹒跚爬行,一下子成了草上飞。速度太快就来不及好好看风景,就像带了IPHONE只是飞快地拍照,然后停下来时独自一人慢慢品评,收获一些满意的同时总要忍受另一些混进来的蹩脚,只能靠不断总结和复盘后试图在下一次起飞中验证。这个被有效验的几率会随着研究同一种风格的深入而逐渐提高。之后会基本稳定在某一个水准,两点确定一线,三点成面,随着被确立的点越来越多,基本面也就更加稳定。这又是一种很模糊的感受,前面是一级一级的台阶,每上一级站稳后就急不可待的加入一些新的冲突,摇摇晃晃着爬升直到再次站稳。
过程怪异,却也很充盈。看着文件夹里满满当当的画,那些迅速被吃掉的硬盘存量,莫名的忐忑和兴奋。也许这就是不久将来我们的创作常态。
红黄蓝-沧谷云涯15# | 2022 | By Beibang
AI引擎: Disco Diffusion | 致敬Zdzisław Beksińsk
这个过程里除了ZB我还融入了另一个偶像培根(Francis Bacon)的画风,使得画面更多了一层质感。
我刻意将红黄蓝系列分作两个部分来呈现,上篇可明显看到不稳定的摇晃感,有一个慢慢稳定下来的趋势,从一开始构图、元素到ZB风格化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到这些都基本趋于稳定。下篇中可看到这种绝对稳定的系列感,这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令人心醉沉迷的部分。
/
接下来是红黄蓝系列的下篇:野窗泊涯
不可否认,红黄蓝是个伪国风系列。
去掉红黄蓝这一层颜色,就只剩下那点焦色枯味作为国风的底蕴了。中国山水意远,自然寂空中藏人生意蕴,更多的是象征性,这与我们的象形文化底蕴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