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学系列|侘寂

资源库/素材资源

原创

发布于2020-10-18

34576
0
31
3.5万

Carothu

广东省  |  深圳市 设计爱好者

评论

侘寂,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本期通过大西克礼的《日本侘寂》一书,来聊一聊“侘寂”在日本美学以及设计上的体现。


在我刚接触到“侘寂”这个词时,很难从字面上理解词的本意,只能从中感受到一丝禅的味道,甚至不愿再深入了解它。有幸读到大西克礼的《日本侘寂》一书,才意识到侘寂对日本美学的影响之重。


本书分为“大西克礼对侘寂的解读”、“以松尾芭蕉为代表的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两部分内容。

“侘寂”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主要体现于俳句(日本古典短诗)与茶道之中。


-“侘”是优美之心


“侘”与“寂”相近似,它主要作为茶道的一个特殊概念来使用。


“侘”是优美之心,静享时间之美。生火、烧水、喝茶,别无他事。


“梅花之侘,樱花之兴,应时而开,也令人有新意之感。”这段话出自松尾芭蕉的《寻访千利休》,其实不难看出,“侘”是种感应美的心境,即使世间万物皆按自然规律循环往复,但每次观赏,都会发现别样的韵味。


作为设计师,这种优美之心显得更加难为可贵,在拥挤的浪潮推着你向前的时候,你是否会鼓足勇气停下来,感应出现在你面前的美,告诉自己不该随波逐流。

-安住于“寂”中,悠游“虚实”间


在大西克礼的理解中,“寂”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紧密相连而又富有独特性。


-“寂”的第一层理解为:“寂寥”,我们可以理解为“寂声”。


比如松尾芭蕉的著名俳句“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布谷鸟啊,你的啼叫,令我倍加寂寥”,表现的就是第一层理解的“寂”,即寂静、空寂这类客观对象加以感受和体验的词意,同时也会带来“朴素”、“淡泊”这类感性化的词意。


从设计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一层所表达的是一种审美观念——“少即是多”。用极少表现极多,创造一种“寂寥”的感官,赋予广阔的想象空间。

-“寂”的第二层理解为:“宿”、“老”、“古”,我们可以理解为“寂色”。


流动之时间,恒常之美。这是时间沉淀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一种视觉上的陈旧之色。日本古典俳句常常喜欢描写枯树、落叶、顽石、阴雨等带有“寂色”的事物,其不仅在日本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在现代文化,尤其是设计中同样彰显。比如山本耀司的黑,原研哉的白。

-“寂”的第三层理解为:“带给人有某种感觉”,我们可以理解为“寂心”。


这里的“寂”是主观感受,是“侘寂”的最核心、最内在、最深的层次。日本俳句中所追求的“侘寂”精神与审美,主要建立在寂然独立、淡泊宁静、自由洒脱的人生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面对老者时,总会带给你处事不惊的感觉。


从这一层次来看,作为设计师,如果想要得到更高的成就,必须敢于将思维脱离大众,坚持追求自己的设计之道,为自己发声。


“侘寂”之心可以弱化外界对感官的影响,使之更好地传达意境。


就好像质朴的茶具,使感官重心放在茶汤的味道上,生火,烧水,喝茶,别无他事。


在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今天,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什么,而不是看到了什么。


“侘寂”之心在设计上的运用是需要我们不断探讨与学习的。日本是一个“节俭”的国家,在设计上似乎也在做“减法”,就像衍生出来的“赤贫之美”,减少会影响设计表达的因素,留下来的,是令人感到美观且舒适的设计产物。


在寂静中听出大音


在束缚中找到自由


在逼仄中寻求宽阔


在单调中衍生丰富


在古旧中寻找鲜活


在简朴中见出绚烂


在平淡中品出滋味


在不美中找到美

-无印良品 | MUJI

无印良品可以说是我们接触最广泛的“侘寂风”设计品牌,受众人群广且门槛低。在使用他们的产品时会感受到“藏巧露拙”的感觉,看似很普通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产品的微妙之处,这种优势随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大。



-山本耀司 | Yohji Yamamoto

TA的作品

已有4件作品

img09

从甲骨文看中国设计(一)

img09

带你读日本设计六十年(二)

img09

带你读日本设计六十年(一)

img09

日本美学系列|侘寂

您必须 登录 GTN9才能评论

添加表情 评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更多评论

Carothu

广东省  |  深圳市 设计爱好者

微信公众号:Carothu设计食堂

已关注 取消关注
9.0万
私信
发送私信
  • 发给
  • 内容
    添加表情 发送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Carothu

设计爱好者

关注

0

3.5万

1/10

日本美学系列|侘寂

11

0评论

批量入库

选择已有创意库

创建新创意库

描述:

新增创意库

确认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