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原创
发布于2022-04-02
3月,艾思创始人陈源,接受了小编的采访,讨论了对品牌咨询与设计的看法。部分采访内容已经编辑整理,本次对话谈及的内容颇多,小编整理后分为两期,本期先精选部分关注的问题汇总成文。
“品牌设计是对企业的未来负责”
“品牌的气质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培育及品牌资产的积累,品牌的气质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当代消费者会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偏好和身份的品牌,这就是品牌价值。
这决定着他们在竞争中如何将自身优势、产品卖点高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或消费者,品牌创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了品牌定位、品牌理念、语言辞藻的表达、视觉的表达,以及整合营销创意。在交付媒介之前,你所需要表达的内容能否让目标受众认同并使其对你的品牌产生好感,进而最终达成交易或购买,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
“服务受众的理念 + 落地思维”
国内设计师群体其实很庞大,设计公司数量也不少,但真正带着落地思维去执行项目的其实不太多。
我们所做的设计工作,不管是品牌还是包装、还是一个装置,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都是实物,而不是效果图。实物的呈现效果取决于材质、工艺、实用性等等,设计师应该带着服务受众的理念以及落地思维去做设计,而不是从自己的审美偏好和价值取向去做设计。只提供设计而不提供落地服务的公司会给甲方带来非常多的沟通成本,与此同时,不对接落地,设计方案很难在生产端被理解和合理落地。
为了兑现我们给客户的承诺,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落地供应商质量,在我们的供应商库里,有非常多有经验的印刷厂、玻璃厂、标牌制作生产安装企业、甚至还有装修公司。这些供应商已经是我们把过关的,对于设计的理解、材质工艺的理解,都为客户省去了大量的沟通环节,帮客户争取时间和帮客户把设计效果实现出来,是艾思对客户所支付的设计费最大的尊重。
“专业性、局限性”
国内只有类似腾讯、小米、字节、阿里这样的大厂有完备的设计团队,稍小规模的企业如果有设计团队则通常是负责公司日常运营或简单的设计任务,对于具有专业度需求的设计项目规模再大的企业也会寻求与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
举个例子,小米拥有非常专业和庞大的设计团队,他们有很多产品的工业设计、手机操作界面的UI设计以及日常的营销广告设计都是由自己的内部设计团队完成,但小米的品牌升级业务还是找到了原研哉来合作,专业的乙方设计公司服务的项目更多,对于商业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更多元更有经验。
“品牌 = 瞬间联想”
品牌已经是现在社会中被提及率很高的词汇了,小时候我们喝汽水要喝北冰洋的,吃粽子要吃五芳斋的,这就是我对品牌最初的印象。
从事了品牌咨询行业后才对品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品牌(Brand)一词起源于欧洲农场主给自己家牲畜的烙印以及红酒橡木桶上的家族标记,用于区分权属、价格和品质差别。概括来说,品牌是目标受众脑海里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产品价值理念、文化内涵、视觉、其他感官体验、情绪体验的印象集合。
“设计改变生活”
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测试,我们把80年代的电视广告、产品包装放在一起对比一下,还有就是90年代的台式机和现在苹果笔记本、Ipad放在一起对比,你可以看到整个三四十年中国消费的变革和进步,背后是经济和科技在推动,而呈现出来的感官,设计功不可没。这三四十年也是中国广告行业、设计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国际设计奖项,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公司斩获,设计已真正的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力,它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Acebrand艾思获得的部分奖项)
“透过现象看本质,隐藏的需求更重要”
企业做品牌升级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股东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是业务结构及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有的则是品牌理念和视觉使用了过长时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了劣势,他们的共同点是都非常重视之前的品牌资产积累,我们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帮助客户保留有益的品牌资产,然后通过对行业的观察、思考之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用心体验生活,感知多元文化的魅力”
最近的100年,中国人一直在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审美情趣一定是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搭建的上层建筑.这是规律,不可改变。幸运的是,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你可以看到最近10~20年的时间里,美术馆、艺术空间、美术早教机构、音乐早教机构、体育场馆、画廊等服务人们精神需求的场所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出来,这都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我们不能奢望普通大众都具有和设计师同等水平的审美和对设计的认知,相反,设计师是要去为这些人服务的,所以我们从来不评价大众的审美,也不评价客户的审美,我们只把我们认为是对的东西给到他们,做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
信息时代下,大家的时间确实被割裂成了碎片,对于所接触到的事物缺乏系统的思考,这是很不好的.这样的时代下那些永远在家刷抖音,而不走出家门与人交流、接触大自然,去看各种展的人我认为他们肯定是对设计麻木的.但如果你有对生活用心的体验和思考,对于庞大的信息又有处理能力,那多元的文化是能够刺激我们更好的思考和应用设计的。
“保持热爱”
我一直认为品牌设计师们应当在商业和视觉中寻找一种平衡,不需要再去过多地关注视觉了,因为视觉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的品牌设计师需要更有深度的商业思维。现在的设计教育还是太注重技法,这是大问题。所以建议设计师们接触知识的维度要更广,一定要拿出一点时间去关注商业、关注市场。
品牌设计
北京市  |  东城区
Acebrand艾思品牌创意机构2014年成立于北京.目前在北京、成都设有两个办公室.Acebrand致力于实效的定制设计,…
SGDA 能量秀 | 欧俊轩:未来设计师还在做设计吗?
访谈
SGDA携手品牌创意/版权保护平台古田路9号,启动持续性的会员专访——【SGDA 能量秀】,聚焦“S
品牌设计
0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