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
原创
发布于2019-11-30
(全文5600字,阅读完需要15分钟 )
11月29日,O.O.O.SPACE第5场分享会邀请到香港GROUNDWORK元新建城创办人阮文韬先生分享《建筑快乐/快乐建筑,设计建筑玩具》。
短暂而欢快的周五晚上,风趣幽默的阮先生用地道港普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从大型的城市公建到街市铁皮排档改造,他透过对市井中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洞察,反思着建筑师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身份;以具有深度的社会设计,打破不同身份标签所带来的社交障碍,建造快乐幸福空间。
关于主讲人 | About Speaker
阮文韬 Manfred YuenGROUNDWORK
元新建城创始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注册建筑师
毕业于香港大学及剑桥大学建筑系,并获得一级荣誉。
曾担任奥地利蓝天组Coop Himmelb(l)au 驻中国项目统筹。并曾任职于英国金斯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
自2011年在香港创办GROUNDWORK以来,阮文韬一直致力于参与社会性项目及研究(social architecture),如2013年开始带领香港理工大学多学科团队,为保留香港街市文化完成的“排档创新”设计,迄今为止香港约5000档都已完成了更新;于2017-18年为香港建筑署开展一系列社会调研及儿童活动,编写了“城市儿童公共游乐空间设计”的政策。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不论是教育类项目,居住类项目,还是商业性空间及品牌设计,都糅合了人文精神与美学创新。
现场回顾 :
-创业初期-
从全球顶尖学府建筑学院求学,顺利进入国际大型设计机构完成大型项目。几年后,怀揣理想主义的阮先生离开了原先的公司,开始创业。
创业初期与多数初创公司一样,面临着「同行的竞争、与客户不同的教育差异、公司品牌传播度不足」所带来的压力;而在这资讯发达的媒体时代,有些设计公司一味追求拿奖的「漂亮」建筑,更有的人看多Pinterest后自封设计师。
创业初期接触的项目让阮先生感到落差,他用「起起落落,感到无常」形容这段时期变化,并开始涉足不同领域事务。
(图片来自HKFP)
香港,一个人口密度极度密集的城市。过去20年间基尼系数逐渐上升,2017年已达到0.539,刷新了45年的历史记录,城市中弥漫着无奈的贫穷气氛。数据背后是“全球城市楼价与负担能力脱节排名中,香港排第一”、“每三个长者中,就有一个穷困潦倒“、“2-3平米的㓥房,居住着一个家庭“等真实的都市故事。
(图片来自HKFP)
从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设计师到2-3平米劏房改造,阮先生回忆起他回到香港后的第一个项目。他与当地义工组织合作,帮助老人翻新居住环境,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放下以往光鲜亮丽的建筑师身份只为帮到更多有困难的人。
阮先生思考:建筑到底在为谁服务?什么才是建筑师应尽的责任?
-街市文化与建筑责任-
2011年,旺角花园街四级大火夺走10条人命,政府以消防隐患为由,打算拆除花园街附近4063个铁皮排档。
4063个排档,4063个家庭,一条政策将让4063个家庭丧失收入来源。
「街市」本是香港草根文化的根基,是街坊生活的基础,充满街坊邻里间的信任。环顾全球各大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街道文化,而「铁皮排档」是属于香港街市的文化象征。阮先生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以跨学科的多文化背景,深入街道进行8个月的深度走访。脱下西装,穿上红马甲,联同多位跨领域学者每天混迹于街头,与不同阶层的街坊聊天。
对于平均年龄到达62岁的档主们,日常搬抬、撑棚、收档这些动作已显得有些吃力。团队根据街道实况与摊主习惯优化了排档结构,改良排档材料、改善营商模式、提高防火性能,让花园街继续保留着具有香港味道,保留公共及文化象征。
阮先生说:「其实,我们所能做的并不多,只是帮助排档稍微延长生命。重要是每个人放下“身份标签”去了解基层居民的生活,切实地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透过社会创新,融合跨学科设计,让公众参与进本应属于他们的空间改造中,让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提高彼此的信任。
-香港公共儿童游乐园空间设计报告-
自从「排档改造」项目成功后,政府继续找到元新建城团队,希望他们参与香港的公园改造项目,这次的团队仍然是跨学科融合的,其中包括儿童心理学家,还有理工大公共设施的客座教授。
香港的公园现状很糟糕:
1、多数儿童游戏区只有滑滑梯,而滑滑梯限高2.6米,多为假的塑胶道具;
2、香港公共公园数量稀少,公园之间存在隐形的级别划分。团队认为,公园应该是公共享用的空间,除了孩子以外,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都有权利享受。
很难给小朋友做问卷调查,因为他们容易分神,难以集中注意力。于是,团队设计了一套互动游戏,通过游戏去了解小朋友。
游戏分了四个环节,「一动、一静、一动、一静」:用最简单的白纸让小朋友在纸上绘制他们想要的游乐场所;用图片去试探他们的偏好;给到简单的纸箱,让小朋友堆积出他们想要的互动场所。
还有一个环节是给大人的,这是角色扮演游戏,叫“公园麻将”,四个人打,分为建筑师、政府、业主或管理人员,还有一个是家长,轮流扮演,看看大家的角色是怎么样。通过这次研究形成的大量数据,后期用来指导政府建设其他公园。
公园是人跟人、人跟自然、人跟物、人跟自我发生关系的地方。
其实小朋友富有创造力,他们要的内容很简单,而且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蛮快乐,并不需要给太多玩具,就能玩地很开心。而通过研究发现,孩子们更需要的应该是能与父母互动、能够开心地感受玩物带来的乐趣、能在阳光与雨水下感受自然以及通过游戏达到自我学习的过程。
-香港 K11「游玩仙山」&深圳万科云城「鱼猫仙山」-
根据以往的研究,团队了解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基石;但也认为,游乐场不应该仅限于「儿童」;无论大人小孩都有属于他们的内心童真,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游乐场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公共空间装置也应该要随着受众的需求而改变;正如宫崎骏的「龙猫」,拥有精灵般的魔法,视不同的情况任意变形。于是,根据《西游记》中虚无缥缈的「玉山仙境」结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元素,打造「酷的」、「好玩」的互动场所。让参与的人都能将自己想象力套入空间,就像在「龙猫」的肚子里释放天性。
小孩、大人,现在或曾经都是小孩,空间要让小孩尽情玩耍,也能让成人变回小孩。(虽然现在都是网红过去拍照打卡!)
-路劲集团企业馆-
放眼望去,地产行业的成功人士好像都是男人,充斥着男权力量,再看路劲展馆的周围,都是国内一线地产商,仿佛都在展现着企业股权「肌肉感」;路劲集团给到的设计目标也很鲜明,就是要做的和其他地产企业不一样。
路劲集团以「路」起家,是专门做道路工程的建筑公司;团队结合儿时的玩具,将四驱车和展馆结合,建一条四驱车跑道,激发男人们的童心,让观众享受设计带来的乐趣。
回到最基本需求,其实成人多数时候也很快乐,而且并不需要过多的快乐。成人何不也是小孩呢?只不过是欲望变得更多罢了。
你没玩过四驱车?那就来地产展馆体验一下超长赛道吧!
-银杏馆-
灯火通明,纸醉金迷是过去香港最繁华的时代,但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现在老了。银杏馆是香港一家社会公益企业,给找不到工作的老人提供就业机会,让长者重拾生活自信。
项目地点位于旺角老街区,2280平米,只有一条狭长破旧的楼梯。
这个项目从品牌到空间,帮助客户整体考虑生意。考虑到老人家味觉不好、反应相对缓慢、菜式出品质量难以统一、广东菜茶餐厅费力,甚至周三要看马赛等因素。经过一年的反复推敲 ,作为越南华侨的阮先生最后建议做越南菜,不费力,菜式出品也能得到保障。
银杏馆结合中西方文化,在品牌、视觉与软装设计上,给予年长工作者诙谐的鼓励。关注老人家,让他们依然具备社会价值,让长者拥有一个全新的舞台,也让设计不再是单纯好看,而是真正的思考背后所承载的人文、社会价值。
-PMM传媒工作室-
最后阮先生介绍了PMM传媒工作室的项目,这个项目承载的是具有是年代感的家庭故事。郭生是一位麻将馆老板,他将麻将馆楼上的空间划分成两部分,一半是他与儿子的共同办公室,而另一半是上文所提及的「银杏馆」项目,郭先生以月租金2万元租借给了银杏馆(该地区均价月租金起价20万),支持老人再就业。
项目进行至一半时,郭先生因病仙逝,他儿子小郭生想将郭生生前最喜欢的家具放进去尚未完成的办公空间。
这是一件18世纪的古董,由于风格过于古典,难以与新的空间融合;阮先生最后以镜面的形式,将柜子像艺术品一般摆放在入门处。用了很多自然物料把新、旧做一些交错,将这个很小的空间做得很有香港夜晚的味道,让爸爸跟他儿子的关系可以永远反射回流在那个空间里。
-最后-
建筑师的职责是什么呢?
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就像鱼与鱼缸。鱼离不开干净的水,但不论鱼缸多好看,只有鱼缸的水干净才能养鱼,但现在很多建筑只是好看的鱼缸,却不适合鱼的生存。
建筑师不仅负责建造漂亮的「鱼缸」,还需要负责控制空间「水质」。漂亮的空间固然能迎来众多人的围观,但建筑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关怀、与人的互动所带来的价值更值得深思。
近些年来,阮先生不停地更换自己的身份,不执着于现在,而更重视活着的状态,思考着如何能让社会更好。他说:「当心态放开了,自然就没有过多的负担。譬如人在口渴的时候需要水,但一直拿着一杯水就会觉得累;放下身份所带来的包袱,只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多一点卑微之量。」
「GROUNDWORK元新建城」更多的分享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现场互动 | Q & A
Q:创业的这段时间,前期您是怎么传播你们公司价值观点?
阮:其实我到现在还是需要通过案例来支持我的理论,我也希望哪天能像Bjarke Ingels一样,不用案例只讲理论,但现在还属于创业初期,需要案例支撑我的理论。
Q:在当下环境下,您觉得香港的发展方向在哪?
阮:其实作为香港人,目前也不清楚香港到底会怎么样,这就像一个在空间里肆意弹射的皮球,不知道几时停下。目前的香港也像鱼缸,人们像是生活在浑浊的水里,看不清局势。现在,新的观点在推翻旧观点,新的观点又被更新的观点推翻,找不到绝对的正确。
但我个人不喜欢崇洋媚外的人,多年在国外生活经历,挺多外国人会歧视我们中国人。现在有的设计师特意在国外拿项目,想着国外就是好,这个是我所抗拒的。现在的建筑大奖,上榜的有三分之一都是中国团队了,这说明中国的设计在变好,而且是很有前景的。做一个好看的设计和做纯粹的空间不一样,我们要没有立场的做一个空间,包容所有的局面,思考如何让整个社会进步。
Q:我是甲方公司的。您作为公司主理人,站在您的角度,什么项目你们公司才会接?
阮:其实我们现在也会跨界创造一些新的项目。之前有个IT的朋友问我:“建筑师与IT的最大区别在哪?“”其实没有区别,高高在上的建筑师其实和IT一样在为社会服务,都是通过服务用户,解决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
所以一家成熟的公司不仅要发展自身擅长的项目,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研发其他的产品;建筑师应该要通过建筑联结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让建筑划分人与人的社会地位。
对于项目,我们会将所有的设计重心放在服务上,将想法转化成创意,而所有的创意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磨合,最终是为了受众服务;另外,我们不太喜欢太传统的内容,会喜欢做些可持续的服务型创意。
Q:设计上遇到瓶颈,您会如何解决?
阮:吃饭。放松自己的大脑,缓一缓,能脑袋更有能量。或者你也可以来类似O.O.O.SPACE的现场,在项目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大家交流,寻找创意灵感。
Q:例如在游玩仙山的项目中,有会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传达给受众吗?作为建筑设计师,有没有将文化主动传播给受众的意图?如何将美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阮:不会,因为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暂且只停留于皮毛。「游玩仙山」与「鱼猫仙山」我们想保留孩子们在空间内的快乐,希望他们能快乐跳动。艺术的融合度可能只有50%,更重要的是整个空间环境内,希望人与空间形成画面,而不是让特定的道具体现儿童空间。现在很多儿童项目做地蛮低龄,儿童的不代表低龄,应该要做一个很酷的空间。
现在不单做空间项目。之前有个项目,为完善整体的品牌体验,我们出了一张音乐碟,也做了衣服,这些也是品牌以及美学的一部分。
Q:空间与人与人的关系在哪?许多设计师都好为人师,许多所谓艺术空间却在告诉普通人「这是艺术」,但实际上却是在误导大众,对这件事您怎么看?阮:艺术是比较概括的词汇,这里面包含着字体、文化、工艺、材料等思考,需要通过许多年的沉淀。中国70年建国,有很多历史需要反思,但这些都是时代文化碰撞出来的结晶,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有人说喜欢日本风,但其实日本文化到底是什么呢?80年代时,安藤忠雄、三本耀司等一系列设计师不都也重金属吗?追求金属乐风格。
可是现在日本社会的趋向也变了,那所谓的日本风代表什么呢?
中国现在正在找着属于自己的美学系统,虽然有些建筑蛮好笑的,但是我们要以包容的心去看待她。因为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社会更美好,文化需要长期的磨合后才能看见。
KO:希望大家能在周五晚和各位朋友聊天,沟通交流平日里的疑问。这里不像平日里参加的大型会议现场。而是让主讲人放下公权的身段,能放松地与不同创意人沟通,也希望大家能在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找共通点。
这个时代是开放的、包容的;希望创意人回归原点,思考原点,让O.O.O.SPACE形成创意人的交流现场。
*跳转至公众号查看原文,倾听央广香港之声(21分)对阮文韬的采访
*更多作品可搜索「元新建城」官方公众号
*本文所有图片版权归GROUNDWORK元新建城及阮文韬本人所有
*记得点在看
预告&回顾
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完我们的分享会回顾,更欢迎大家来到O.O.O. SPACE现场与我们共同探讨创意与文化,本月我们会邀请到HKDA香港设计师协会会长叶小卡(一道文创)进行下一轮的分享会,敬请关注公众号信息。
O.O.O. Space 活动回顾:
001:O.O.O Space | 开幕展——靳埭强先生亲临现场
002:回顾 | 张瀚谦在O.O.O. Space中聊了什么?
003:回顾 | 瓜几拉画猫「猫国纪」座谈会及展览
004:回顾|陆国贤:我会尽我的力量去改变现状
O.O.O.SPACE是开放性的创意交流空间,是连结创意人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展览、workshop等活动,汇集国内外前卫创意人及各领域先锋,共同探讨文化、艺术及商业的融合,给公众带来深度设计创意分享。
业务联系:
李小姐
T (0755)2519 4728
E klkae@klandk.cn
采访联系:
梁小姐
T (0755)2519 4728
E leany@klandk.com
字如其城—“东京 · 香港 · 上海”国际都会字迹分享会
主题演讲
6月19日,一场由潮字文化、锐字潮牌字库、GEETYPE字库主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支持的“国际都会
1
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