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历经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两个办学阶段。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至今已有33年的办学历史。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为董事长,博士生导师王之虹为副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吕英华教授为校长,付宏政研究员为党委书记。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和双阳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12个基层学院,4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2009年起,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12314人。
长春人文学院视觉传达系秉承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功教育”的理念,依托15年的办学经验,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教学导向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专业建设要突出自身特色,建构学科交叉系统,搭建专业实训平台;教学内容要关注社会焦点,洞察行业前沿资讯;人才培养要符合地方经济需求,培育具有创意能力,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新生力量。视觉传达系将学校发展重点“机制改革创新、激发院系办学活力、汇聚高层次人才、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作为系专业规划的重要参考标准,着重加强专业建设,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有“视觉艺术设计”、“广告创意设计”、“数字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在校生526人。
一、办学特色:
视觉传达系回应新时代对设计人才的新需求,大力推进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的“三新”建设。“新专业”即打造新文科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覆盖视觉艺术设计、广告创意设计、数字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融合了艺术设计、数字媒介技术、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新模式”,即“1+3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二年级的教学中导入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帮助学生更早更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新课程”即根据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设置融合各专业的新文科体系课程,推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视觉传达系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工作方面,发挥导师引领作用,以项目引导教学,课程实践实训,作业真题真做,同时大力推进工作室制教学,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现建设有5个专业实训工作室,5个特色教学工作室,1个文化创意研究中心(青创中心),7个教学机房并在校外建设有实体化的“创意、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全方位覆盖整个教学环节。
二、队伍建设:
视觉传达系具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包括博士生导师在内,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同时结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特色长期聘请有社会知名度和行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5人,本系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基础及专业知识学习、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实践团队等横、纵向管理。团队打造的专业课程《书籍装帧设计》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外聘行业专家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传递企业文化。形成外聘企业指导教师与本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联合培养,完善由理论到实践的课程体系。
三、获奖情况:
多年来,视觉传达系积极主动探索教与学,师生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因材施教,夯实专业能力,激发竞赛意识,孵化创意梦想。指导学生在华文创意金犊奖,全国大广赛,oneshow青年创意奖等国家级重量级专业赛事中屡获金银铜大奖,专业竞赛水平和名次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覆盖全国高校全学科的国家级综合顶级赛事“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曾获得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