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全球性的疫情危机,面对人类生存的困境,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和政治关系改变着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模式。设计学院以课题研究切入,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眼睛的作用是什么

曾经有位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 “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不以为然地给出了许多“标准答案”。老师最后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他的答案是:“眼睛的作用是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看不见的。”

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我们从小到大日积月累地掌握了许多被称为常识和知识的东西,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潜移默化地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和判断是非的惯性思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一种观念,提示我们要更多相信看得见的东西,因此,在许多情形下,务实比务虚更被乐见,脚踏实地比天马行空更受推崇。

天文物理学家们关于宇宙构成的理论也耐人寻味。他们认为:宇宙由“看得见的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部分组成,其中,看得见的物质,如星系、星云、星团、星星、太阳、月球、彗星、流星以及地球上所看到的一切物质,仅仅占宇宙总质量的4.4%。换言之,宇宙中绝大部分存在之物是不可见的,它们却是形成宇宙的隐形力量。

可以说,“可见之物”的型态常常是由“不可见之物”催生和塑造的,这犹如物质之于精神,概念之于观念,方案之于方法... “如何看见看不见”已成为一种日趋被重视的创新思维,它被广泛应用在探索未知和未来的领域。在我们热衷于关注光鲜亮丽的“热点”的同时,似乎也应该“看见”无处不在的“盲点”--- 那些无形、隐形、遁形的“不可见”的存在之物呢?

新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为我们带来始料不及的致命危机,人类需要重新认知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思和意义,以此为契机,反思既有的常识,质疑僵化的知识,清空膨胀的自负,弥补茫然的无知,从而去感悟无形的智慧 ...

“如何看见看不见”,这应该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2020年的毕业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采用了网络展览方式,这给毕业创作和展览带来别开生面的效果,希望借此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同学们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和艺术思想,那些“可见”和“不可见”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是为序。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0届毕业作品展寄语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